m碳中和:是什么以及企业如何参与 | ohESG | ESG 指南 | 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碳中和:是什么以及企业如何参与

大约 23 分钟

碳中和

本页面用于更新碳中和的相关知识,用于回答:什么是碳中和?如何实现碳中和?企业应如何行动(开始)等。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定义

定义来自于维基百科open in new window

碳中和(英语:carbon neutrality),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要达成碳中和一般有两种做法:

  • 透过碳补偿机制,使其产生的碳排放量在其它地方减少的碳排放量。例如:植树造林、购买再生能源凭证。
  • 使用低碳或零碳排的技术(低碳经济)。例如使用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以避免因燃烧化石燃料而排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最终目标是仅使用低碳能源,而非化石燃料,使碳的释放与吸收回地球的量达平衡不增加。 透过碳交易付钱给其他国家或地区以换取其二氧化碳排放权,可以在减排目标不变的情况下节省成本;但由于此一做法并未真正达成减少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效果,因而常遭受批评。

碳足迹为是否达到碳中和的重要指标。有时不仅考虑二氧化碳,同时也考虑包含了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甲烷)。

净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其指的是温室气体净排放为零,在近几年更常被使用。与碳中和不同的是,净零排放包含所有温室气体,且抵销排放的做法只考虑能实际将温室气体从大气移除的方式(如:植树造林、碳捕集与封存)。

碳中和过程

引自维基百科

一般会透过以下步骤,来达到碳中和:

  • 承诺:以企业或是国家为单位,宣布碳中和的目标。
  • 计算和分析:计算现有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分析如何将其减量。
  • 执行:企业或地方政府,导入相关的环境及能源管理系统。
  • 减量:透过内部的改变,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减少能源消耗(使用大众运输取代开车),使用低碳排能源(例如:再生能源及核能)。
  • 抵消:透过碳补偿机制,借由减少外部的排放,来抵消自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例如:种树、碳捕捉。 定期评估:定期的评估,并将成果整理发表,来检讨并改进其减少排放的措施。

碳中和在中国

宏观政策

主要目标:

  • 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 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

来自:央行重磅“上新” 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open in new window

2021年11月8日,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三大功能”

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

“五大支柱”

  • 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 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
  • 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 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 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

绿色金融政策包括:

  • 2021年4月,人民银行、发改委和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
  • 2021年6月,人民银行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
  • 2021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和《环境权益融资工具》;

激发绿色信贷整体增长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碳减排支持工具答记者问时指出:

  • 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

  • 金融机构向重点领域发放碳减排贷款后,可向人民银行申请资金支持。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金融机构需向人民银行提供合格质押品。

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预计将激发绿色信贷整体增长,其中利差高于原有业务的银行最有动力申请减排工具。

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碳减排支持工具答记者问时,明确碳减排支持工具初期重点支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促进碳减排的空间较大,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带来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领域:

  • 清洁能源领域: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源利用、抽水蓄能、氢能利用、地热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热泵、高效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智能电网、大型风电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户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跨地区清洁电力输送系统、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等。

  • 节能环保领域:包括工业领域能效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等。

  • 碳减排技术领域:包括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

后续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范围可根据行业发展或政策需要进行调整。

要求定期披露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的贷款和项目信息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碳减排支持工具答记者问时指出:“金融机构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后,需按季度向社会披露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的碳减排领域、项目数量、贷款金额和加权平均利率以及碳减排数据等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核查等多种方式,核实验证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为确保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减排效果,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信息披露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按季度向社会披露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的碳减排领域、项目数量、贷款金额和加权平均利率以及碳减排数据等信息。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数据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高效的统计汇报机制,以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随着监管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气候变化越来越重视,金融机构也面临着多面向的信息披露要求,例如不同上市地的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均有社会责任报告或者环境、社会和管治报告的披露要求;人民银行2021年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建议金融机构披露自身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信息等。面对不同面向的信息披露需求,可能金融机构内部是由不同部门负责响应协调,应采取措施确保信息披露口径的一致性。

企业如何参与碳中和

与上述的流程的五个步骤一致:

1.提出明确承诺目标

“碳中和”承诺需要体现企业在“碳中和”愿景实现过程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定位,进而明确制定“碳中和”规划对于行业、国家乃至世界的责任承担和意义。该承诺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分项目标进行表述。

一般包括:

  • 基于企业现状和发展战略的相关性分析
  • 遵守或参照的国际倡议或标准指引
  • 明确的温室气体排放基准年和“碳中和”目标年
  • 覆盖的实体范围和温室气体排放范围

制定清晰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和分项目标

  • 区分不同的时间阶段说明实现总体目标需要达成的阶段性目标

  • 根据业务的特征设定不同类型或领域的分项目标

2.碳盘查

碳盘查是一切“碳中和”规划准备工作的根基和重中之重,不完整的数据无法支撑“碳中和”规划的拟定。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它为了解自身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提供了基础信息,更为制定减排计划、探究减排重点、拟定减排目标提供了质量保障。

完成全面系统的碳盘查工作需要包含的要素

  • 清晰的实体范围界定
  • 明确的温室气体排放盘查范围界定
  • 能源消耗及排放结构和重点排放源
  • 明确的碳盘查核算依据和技术方法

3.执行

  • 明确的运营层面减排具体举措
  • 具体的技术变革、工艺改造、产品调整和投资策略
  • 突出的运营层面减排优先性,避免直接使用碳抵消策略

4.信息披露

包含:

  • 明确的信息披露计划与安排

  • 采用应用较广的披露框架

  • 定期(如每年)披露的实施进展

  • 披露具体的数据和计算方法,做到前后可比

5.更远的目标

企业内外的充分合作是保障和巩固碳中和的必要机制:

  • 确定碳中和目标实现所需的组织、人员、资源和政策保障机制

  • 引领价值链(供应链)上、中、下游各利益相关方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行动计划

研究报告

中国双碳投资地图

To achieve the SDGs, finance is a key enabler. However, the lack of data along with limited information and awareness among some key players are major challenges in redirecting financial resources at scale towards the SDGs. To help address this challenge,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developed the SDG Investor Map, a market intelligence tool for investors and businesses to identify investment opportunity areas (IOAs) with potential to generating both business returns and development impact.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金融是关键的推动因素。然而,缺乏数据以及一些主要参与者的信息和认识有限,是大规模将财政资源转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大挑战。为帮助应对这一挑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发了可持续发展投资者地图,这是一种市场情报工具,供投资者和企业确定有可能产生业务回报和发展影响的投资机会领域。
The Map is designed for all stakeholders to use for business strategy development, policy-making and consultancy. In China, UNDP launched the initiative in 2020, focusing on two sectors—health and agriculture. The second phase, which began in 2021, centers around China’s dual carbon goals, and explores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circular economy, as well as renewable energy.  
该地图是为所有利益相关者设计的,用于商业战略制定、政策制定和咨询。在中国,开发计划署于2020年启动了这一倡议,重点放在两个部门--卫生和农业。第二阶段始于2021年,围绕中国的双碳目标,探索循环经济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机会。
Following a globally standardized 8-step methodology to shape a data matrix with four key dimensions, 18 investment opportunity areas (IOAs) under seven sub-sectors were identified with 20 data points for analyzing the eligibility of each IOA. These data points cover information about industrial landscapes, regional locations, business models, investment returns, policy enablers, market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needs, SDG tagging, impact indicators, etc.
按照全球标准化的8步方法形成具有四个关键维度的数据矩阵,确定了七个分部门下的18个投资机会领域,并提供了20个数据点,用于分析每个投资机会领域的资格。这些数据点涵盖产业格局、区域位置、商业模式、投资回报、政策推动者、市场基础设施、发展需求、可持续发展标签、影响指标等信息。

中国碳中和投资者地图技术报告--中国SDG投资者地图二期中文版下载open in new window 英文版open in new window

数据库_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投资者地图系列中国篇二期成果中文版open in new window 英文版open in new window

可持续发展理念,伴随着人类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的快速进步导致的环境危机和社会挑战而诞生。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公开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也称《布伦特兰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定义,即“既能满足当代的需要,而同时又不损及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模式”。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上就《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达成共识,确定了包括“无贫穷”、“性别平等”、“气候行动”等在内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及169个SDG子目标 ,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指导全球共同行动,以彻底、综合的方式解决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保护地球的同时,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中国高度重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016年9月,中国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详细阐述了中国未来一段时间落实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子目标的具体方案。此后又制定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并批准太原、深圳、桂林等6个城市开展SDG创新示范区建设,旨在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现实样板。2017年、2019年和2021年,中国先后发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阶段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举措、进展、面临的挑战。2016年以来,中国陆续出台了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涵盖了科技创新、农业、健康、减贫等专业领域。这些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内容高度契合,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着重强调了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了国内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进程。

SDG 与中国

来源同上

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中国相关发展规划的对应关系

  • SDG 1:《关于巩固拓展社会保险扶贫成果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通知》《“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

  • SDG2:《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农业生产力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2021-2030年)》《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总体方案》等

  • SDG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等

  • SDG4:《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

  • SDG5:《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等

  • SDG6:《“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

  • SDG7:《“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

  • SDG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等

  • SDG9:《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等

  • SDG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等

  • SDG11:《“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等

  • SDG12:《“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等

  • SDG13:《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

  • SDG14:《“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等

  • SDG15:《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

  • SDG16:《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见》等

  • SDG17:《“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农业农村国际合作规划》《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等

中国的气候挑战:过渡期到零碳的财务

报告下载open in new window

China’s Climate Challenge: Financing the Transition to Net Zero

China holds a critical and outsized role in helping the global community achieve the targets of the Paris Agreement and preserving the planet’s biosphere. At the same time, China’s available financing mechanisms and its financial system remain somewhat distinct.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prioritized net-zero technologies and potential pathways to financing these technologies in Greater China is therefore critical to ensure the country can achieve its net-zero ambitions.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partnership with Oliver Wyman have published a report engaging stakeholders from the mobility, construction, real estate & steel industries as well as th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unity on the need to create new financing models that support the transition to net zero in China.

This report identifies three areas where change will be needed to make these transition possible:

1. Finance innovation, particularly in finding ways in which lending packages can be structured to meet the needs of long-term borrowers facing higher costs and/or lower margins.

2. Cross- sector Collaboration, particularly between different players within an industry that can create incentives for companies to produce or use sustainable products and inputs.

3. Policy support, particularly in the areas of standards and the use of tax incentives to discourage unwanted behaviour, such as through the imposition of carbon taxes, and encourage desirable practices, such as tax breaks on green products and services.

企业碳中和手册

由TNC 出版的《企业碳中和手册》下载open in new window。基本上就是上述步骤,加上一些案例。

碳达峰碳中和可持续发展案例2022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球可持续发展标
准化城市联盟(ISSCC)联合编写。案例分别有涉及:深圳、天津,国网、中茶公司、SGS 等。《碳达峰碳中和可持续发展案例2022open in new window

零碳循环:产业互联网迈向碳中和

报告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简称北京绿金院)自然资本投融资中心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及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8月合作完成。

以下为引用:

碳中和图景下,传统的经济发展线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探索一条将循环经济、数字技术与零碳理念相结合的新模式,以全盘思维支撑各社会经济部门的协同转型,引导双碳目标下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伴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物联网和混合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规模化应用,产业互联网一跃成为打通不同商业环节、管理产品完整价值链的重要手段,也成为零碳循环模式发展的基础。在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零碳循环模式应运而生,将成为实现环境、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

下载报告《零碳循环:产业互联网迈向碳中和open in new window

重点工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需求洞察报告(2022年)

新闻链接:中国信通院:2022年重点工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需求洞察报告

报告重点分析了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石化化工、铝、纺织、汽车、工程机械、半导体和环保等11个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的关键需求,研究提出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建议,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报告核心观点

  1. 工业是我国能耗碳排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工业节能降碳成绩斐然,但面向未来仍任重道远。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逐年增长,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呈缓降态势,工业碳排放量高速增长的局面基本扭转,工业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但受发展阶段、能源结构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十四五”期间我国工业节能降碳还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挑战。

  2. 重点工业行业双碳需求存在一定共性特征。工业生产的本质是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采集和对各种原材料的加工制造。工业行业生产装置和设备的能源消耗是总体耗能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生产工艺的设计水平和实际运营情况直接影响能耗和碳排放水平。对二手设备、废料的高质量回收再利用是促进全面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3. 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协同并进。要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管;要通过清洁能源、绿色制造、循环生产等方式,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要充分发挥数字化赋能作用,大力发展绿色数字融合新技术,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要分类施策,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大中小企业绿色协同发展态势;要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资源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

报告下载《重点工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需求洞察报告(2022)open in new window